圖錄號: 4
估價RMB: 1,000-3,000
劉?墉(1719~1804)?致族兄劉墱重要家書
紙本?鏡片
識文:家言。接得從孫泰信,有六弟字,喜出望外,前此杳無音問之事庶幾改乎。兄于九月廿三日覲圣,溫諭恩渥,貢二次收七件,人情和洽,眠食健適,未有老困之苦。諭進拙字,尚無以應,欲與成王字同刻。遣人到都里問候,能來京否,能遣人否,能助銀□否,甚窘,能送食物否,極饞,休買貴物浪費,務實助錢為妙。錫朋婚期尚遠,月巖在家何事,然來京與否,固不可強也。此寄月巖六弟,鼻煙驗收,十一兄石菴書,十一月廿一日。
鈐印:御賜清愛堂(朱)
鑒藏印:九歌堂鑒藏印(朱)
出版:《清代名家法書》P16,紫禁城出版社,2004。
說明:劉墉族人劉墱上款。
???本通劉墉致族人劉墱家事信札中,言及家父獲知六弟下落甚喜,并恭賀堂兄承蒙皇恩之事。極為生動的是,劉墉接續稱自身生活困苦,“甚窘”且“機饞”,并叮囑家人勿買貴價之物,尤期望以助錢為妙。信末,談及“月巖六弟”驗收鼻煙等相關事宜。通讀之下,本通文字兼具趣味性與私密性。在劉墉、甚至清代高層官員的信函中,均較罕見。
LIU YONG AUTOGRAPH LETTER SIGNED TO LIU DENG ABOUT FAMILY AFFAIRS
Ink on paper, mounted
Illustrated:Calligraphy by Qing Masters, p. 16, the Forbidden City Publishing House, 2004
Note: Dedicated to Liu Deng.
25.5×12cm
RMB: 1,000-3,000
作者簡介: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木庵、青原、香巖、勗齋、東武、溟華、日觀峰道人,山東諸城人。統勛子。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由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善書法,筆墨古厚,貌豐骨勁,別具面目。名滿天下。與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并稱“翁劉梁王”四大家。
上款簡介:劉墱[清],字高文,號月巖,監生,山東諸城人。劉墉族兄,劉墉之子劉錫朋為劉墱過繼。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