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2697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成交價RMB: 2,127,500(含傭金)
黃賓虹(1865~1955)?商周古銹山色圖
設色紙本?鏡片
1954年作
款識:唐六如仿李晞古,畫多出周東邨捉刀。余觀其秋山圖,秾古類商周彝鼎,斑斕中有靜穆之氣,偶一擬之。虹叟。
鈐印:黃賓虹(朱)
出版:1. 《澄懷古道——黃賓虹》P166,香港市政局、香港藝術館,1995年。
2. 《黃賓虹 湖山即興冊》,上海畫報出版社,1997年。
3. 《嘉德二十年精品錄 近當代書畫卷》P426-427,故宮出版社,2014年。
4. 《黃賓虹年譜長編》P1436,榮寶齋出版社,2021年。
著錄:5.《黃賓虹文集 題跋編·詩詞編·金石編》P77,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
展覽:6. “澄懷古道——黃賓虹”,香港市政局、香港藝術館,1995年10月至1996年3月。
說明:黃賓虹弟子黃居素、黃居素女婿錢學文遞藏。
本件《商周古銹山色圖》為黃賓虹仿青銅器紅斑綠繡所作,約成畫于九十歲復明后,為其晚年以畢生金石學養重構文人畫傳統的自覺實踐。不僅具像化呈現出賓翁晚年“道咸中興后,特過前哲”的重磅畫史論斷,更堪為其以金石理論指導繪畫實踐的關鍵性成果。
黃賓虹一生鐘情金石古物,其相關收藏與研究,可稱為現代金石學運動轉型中的典型范式。
1926年,黃賓虹組織創辦的“中國金石書畫藝觀學會”公開亮相。學會畫刊發表有《藝觀學會征集同人小啟》一文,明確重申黃賓虹早在1912年創立金石考古團體“貞社”時所闡發的學術觀點,即:保存國粹、發明藝術,啟人愛國之心。社員應有志于古文籀篆、金石書畫、收藏古物,不顓牟利。1929年,黃賓虹更將中國畫界定為“文人畫”“名家畫”“大家畫”三類,并稱“文人畫”多由詞章家、金石家群體繪就。在自有畫史理論體系中,定義性地建立起金石古物與繪畫間的關鍵聯系。此后,黃賓虹更是數十年如一日的醉心于有關金石器物的研讀中。
恰因如此,賓翁方能于九十歲復明后,自金石考古一端,為振興中國畫奠定新的理論基礎,從而爆發出如本件《商周古銹山色圖》般瑰麗濃郁,又兼厚重的創作面貌。
畫內,黃賓虹別出心裁地將山水筆墨與三代吉金并觀,罕見地以商周彝鼎中的“紅斑綠繡”描繪秋山斑斕,達到了“丹青隱墨,墨隱丹青”的至臻境界。此種面貌自古銅色印面與朱泥的色彩組合而來,自彝鼎器物經歲月磨礪的斑駁意趣而來。
山石墨韻蒼潤、堆積交迭。草木屋舍勾畫,筆勢沉雄古拙。于厚重中又見清透、靜穆之氣。銹紅點染樹冠、墻頂,沉靜中又顯生機、爛漫。顯然又是黃賓虹“筆墨內美”美學理想的具象表達。
畫內跋語“唐寅仿李唐,畫多出周臣捉刀”,論及唐寅、李唐、周臣等名家與畫史諸事,并從其中觀得“秋山”斑斕的真諦,一舉將歷代畫人對于秾古靜穆的追求,從技法躍升至審美范式層面。為傳統山水畫的現代轉型,埋下了深植傳統的理論根系。
HUANG BINHONG THE RIVERSIDE IN THE AUTUMN
Ink and color on paper, mounted
Dated 1954
Illustrated: 1. Purity of Mind and Ancient Paths: Huang Binhong, p. 166, Hong Kong Municipal Council,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1995
2. Huang Binhong: Album of Spontaneous Lake and Mountain Sketches, Shanghai Pictorial Publishing House, 1997
3. Twenty Years of Sotheby's China Guardia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p. 426–427, Forbidden City Publishing House, 2014
4. Extended Chronology of Huang Binhong, p. 1436, Rongbaozhai Press, 2021
Literature: 5. Collected Works of Huang Binhong: Inscriptions, Poetry, and Epigraphy Volume, p. 77, Shangha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ublishing House, 1999
Exhibited: 6. 'Purity of Mind and Ancient Paths: Huang Binhong', Hong Kong Municipal Council,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October, 1995–March, 1996
33.5×21.5cm
RMB: 800,000-1,000,000
作者簡介:黃賓虹(1865~1955),原名質,字樸存,一字予向,安徽歙縣人,生于浙江金華。詩、書、畫、印皆精,山水尤絕。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曾任中國美協華東分會副主席、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教授、美術研究所所長。
鑒藏者簡介:1.黃居素(1897-1986),又名華廉,號光綱老人,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石岐人,原籍廣東嘉應州(今梅縣),幼曾師從鄭哲園、黃賓虹。善書畫,從事報業工作,后參與接辦上海神州國光社,為該社主辦人之一;早年入讀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后輟學返鄉,創辦《岐光報》。嗣后赴廣州,經友人馬育航等介紹認識陳炯明。后追隨孫中山、廖仲愷革命,曾任粵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國民政府農民部部長、立法院立法委員、廣東省政府委員、中山縣縣長。出版有《黃居素山水畫集》《光綱樓詩》。新中國建立后,曾任中央文史館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會員。
2.錢學文(1920~2003),錢學森遠房堂弟,黃居素女婿,香港知名醫生,精鑒藏,受岳父黃居素影響,藏黃賓虹作品甚富,著有《黃賓虹題畫墨跡》、《黃賓虹書信墨跡》等。
本拍品處于保稅狀態下,無法在拍賣現場提貨。詳情請見《拍賣規則》。
The lot is under the bonded status and cannot be collected on-site at the auction. Please refer to CONDITIONS OF BUSINESS for details.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