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182
估價RMB: 1,000-3,000
劉?墉(1719~1804)?行書?錢刀行
紙本?橫披
識文:錢刀行。九解。孝子姓馬氏,自幼時即知其父沒……著之國史同丹青,以比蓼莪綱葩經。九解。
款識:石庵劉墉。
鈐印:日觀峰道人(朱)?御賜海岱高門第(白)
簽條:劉石庵錢刀行橫幅。
鑒藏印:克齋珍藏(朱)?海秋審定(朱)?李克齋印(朱)
說明:李克齋、陸平恕等舊藏,由陸平恕家屬友情提供。
LIU YONG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Ink on paper, horizontal hanging scroll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Li Kezhai, Lu Pingshu, et al and provided by Lu's family.
83×36.5cm
RMB: 1,000-3,000
作者簡介: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木庵、青原、香巖、勗齋、東武、溟華、日觀峰道人,山東諸城(今屬濰坊市)人。統勛子。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由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善書法,筆墨古厚,貌豐骨勁,別具面目。名滿天下。與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并稱“翁劉梁王”四大家。著有《石庵詩集》。
鑒藏者簡介:李克齋(1830~1905),字克齋,寧安(今黑龍江牡丹江)人。清代書法家與藏書家。其書法造詣被評價為“工書法”,尤以楷書見長,藝術風格兼具清雅與渾厚。作為藏書家,其“凡經史子集醫卜雜家之書及金石碑帖之屬,靡不廣為搜羅,至盈兩屋”,建立規模宏大的私人藏書體系。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