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233
估價RMB: 180,000-300,000
成交價RMB: 287,500(含傭金)
冷?枚(1669~1742)?世掌絲綸圖
設色紙本?立軸
1710年作
款識:庚寅臘月,寫世掌絲綸圖。東溟冷枚。
鈐印:冷枚字吉臣印(白)?金門畫史(朱)?染翰五云中(朱)
鑒藏印:四明長松草堂收藏印(朱)
說明:清代宮廷版畫代表作《南巡盛典圖》中的《萬壽盛典圖》由冷枚等繪圖,朱圭鐫刻,刊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為康熙帝六十壽辰而作。《萬壽盛典圖》描繪江南十三府戲臺、福建六省燈樓,人物密集,點綴繁復,極盡清朝統治下“天下升平康樂”的情景,是宮廷版畫的鴻構巨制,也是考察清代慶典活動和市民風情的重要圖像數據。
冷枚作為康、雍、乾三朝的領銜宮廷畫家之一,其藝術風格和成就代表了清代院體的主流,特別是在中西融合方面,堪稱清代“融西法于中法”的第一人。
冷枚在康熙時期擔任宮廷畫家并極受賞識,雍正時期在宮外創作,直到乾隆時期,再次入宮重獲重用。宮內宮外的雙重經歷,使其繪畫繪畫風格大致分為康熙、乾隆朝供職于宮廷畫院時期和雍正朝被逐出畫院逗留京師時期。
此件作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時冷枚供職于宮廷,康熙朝是冷枚創作經歷最充沛、繪畫種類涉及最廣、藝術成就最高的輝煌時期。這一階段,冷枚繼承了惲壽平一派花鳥樹石的畫法,又借鑒西法中的透視法和明暗法,其獨特的宮廷畫風人物已有雛形,此件正為典型之作。
冷枚的作品往往題“小臣冷枚恭畫”,或是“臣冷枚恭畫”。 很少題年款,康熙年間小部分僅題“東溟冷枚畫”或“金門畫史冷枚”。從存世的冷枚作品來看,冷枚題名款有兩種,一為扁體,一為方正,康熙晚期大都為方正體嚴謹細致,而之后往往用扁體。本件落款習慣與書風均與冷枚康熙年間特征相符。
LENG MEI SCHOLAR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 1710
56×45.5cm
RMB: 180,000-300,000
作者簡介:冷枚(1669~1742),字吉臣,號金門外史,山東膠州(屬青島市)人。焦秉貞弟子。善畫人物、界畫,尤精仕女。所畫人物工麗妍雅,筆墨潔凈,色彩韶秀,其畫法兼工帶寫,點綴屋宇器皿,筆極精細,亦生動有致。康熙、乾隆年間內廷專職畫家,深受二帝賞識。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